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买nba输赢球赛的网站学术报告

时间:2015-09-15 00:00:00 点击:

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及中国中微子近年的研究进展

报 告 人: 王 为 教授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

时 间: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09:30

地 点:物理楼 333 报告厅

主 持 人:马永亮

主办单位:买nba输赢球赛的网站

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中心

摘 要

本报告首先简略介绍中微子及其振荡的发现,之后重点介绍中国的大亚湾实验(Daya Bay)的设计以及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非零值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中微子质量排序的江门中微子地下实验(JUNO)的原理和设计。大亚湾作为当代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最为灵敏的一个采用了非常独特的8个“功能全同”的探测器设计,有效地消减了前一代实验中最大的反应堆中微子束流的误差。大亚湾在完成对theta13角测量的同时还首次利用电子型中微子测量了大气中微子的质量平方差,达到了当前利用缪子型中微子实验结果的精度。中微子振荡参数测量之外,大亚湾实验的世界第一的反应堆中微子事例统计量使得反应堆中微子束流的评估成为可能,大亚湾合作组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反应堆中微子的能谱与理论预测的严重不一致。大亚湾对theta13的发现使得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中微子质量排序成为可能。在经过严谨的论证和讨论之后,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地下实验已经获得批准,将于广东省江门市建造一个中微子领域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地下实验室环境中的大质量(2万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已经于2014年夏季成立,项目已经与2015年初破土动工,目前各项预研工作进展顺利,计划2020年开始建成取数。

报告人简介

王为教授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的高能物理专业。博士期间从事超级神岗中微子实验Super-Kamiokande的大气中微子和世界上第一个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K2K的物理分析工作,研究中微子振荡、中微子反应并利用大气中微子数据在寻找惰性中微子、洛伦茨不变性和CPT对称的破坏、中微子衰变、以及中微子相干性破坏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方面进行探索。

自2007年夏始,王为教授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加州理工、和威廉瑪麗學院从事大亚湾实验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物理分析工作,并于2012-2013年间同合作者提出了江门实验面临的能量精度和独特的统计学特性方面的挑战,通过Snowmass’13战略研讨会领导了美国江门实验工作组对江门实验的物理潜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分析。

王为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高能物理联合学院学科负责人,为中科院卓越中心的青年核心骨干,担任大亚湾实验的物理分析协调委员会委员,并作为江门合作组的二级负责人之一协同负责江门实验的光电管系统的工作。王为教授同时也是美国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PROSPECT和中国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PandaX-III等下一代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的成员。